-
考虑二极管作为端接的一部分时,必须注意二极管具有电容性
在考虑二极管作为端接的一部分时,必须注意二极管具有电容性。当一个阶跃波形的前沿到达高阻抗的线路终端时会发生什么?线路的末端电压增加直到一些输人器件损坏,进而导通以提供了钳位作用。电压持续增加直到钳位电流等于传输线电流。这需要一个小的反射波和由线路特性阻抗定义的正向电流。例如,如果反射电压是+0. 6V ,特性阻抗是60,反射波的电流是一0.01A。当这个小的电压到达源时再次进行反反射。反反射的电压为一0.6V,电流为一0.01A。当这个反反射到达线路的末端端接时,电压低于阀值电压值,流动电流为零。这时反射停止。对于短的传输线,上升时间足够长,这个反射过程不会发生。
去耦电容器的选择取决于逻辑转换在每个周期所需要的能量。如果线路很短,上升时间只有几个纳秒,需求能量与传输线电容而不是线路的特征阻抗相关。如果能量必须提供给20个门电路,其电容值为2pF,去耦电容器可以小到400pF。这个情况的电压下降只有5%。使用更大电容值的原因在后面讨论。
如果能量必须以小于纳秒的时间从去耦电容器获得,那么连接走线必须非常短。一个低串联电感可以采用贴片封装的形式。宽的并联路径而且没有锐角转角是优选的方式。电路板上需要的去耦电容器的数量随着逻辑器件类型和时钟速度而变化。在高速时钟速度,可能需要对每一个集成电路芯片去耦,至少采用在电路板的空间均匀放置电容器的方式。
去耦电容器应该放置在器件的电源和公用引脚上。如果电源和公用引脚在插座的对侧,为了连接一个去耦电容器就需要一个较长的电路走线。这增加了去耦电路的电感。如果电源和公用引脚连接到电源和地平面,那么初始能量来自这些平面,有助于克服由于去耦电容器的引线电感而引起的时延。